又一部新港劇開播了。
演員陣容是熟悉的面孔,林保怡、周家怡以及伍詠薇,還有鏡頭不多的唐寧在其中,有一股熟悉的味道。
可 這部港劇并非TVB出品,總監制是林保怡。
新奇的調色,獨特的構圖以及難以琢磨的劇情路線,這顯然不是TVB的風格。
我們常常見到的TVB風格,都是陽光色調、暖色系風格以及闔家歡喜、團團圓圓的故事劇情線。
但這部新港劇并不是我們熟知的畫風,即便演員臉熟,它也不是來自TVB。
只是,這神秘又極具沖擊力的元素視覺,倒是讓部分觀眾有想要追下去的念頭,它的劇情更是揭露了人性略顯丑陋的一面。
用兩個字來形容最為貼切, 「真實」。
目前該劇豆瓣評分8.8分,如果你只是看了第一集,那你很有可能不知道這部劇集到底要講什麼。當你看到第二集之后,這個故事的劇情線會逐步清晰。
它,也是多視角的「畫風詭異」劇集。
《嘆息橋》。
這部劇集數不長,只有十五集,但它卻被貼上了許多標簽, 新奇、神秘、猜疑、關系混亂。
這是一部需要「細品」的影視作品,話不多說,接下來我們一起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。
故事最開始的畫面,是聚焦在一個尋找位置的女孩子身上,鏡頭的晃動感讓觀眾懷疑所持的觀影設備是否出現了故障。
實則不然, 鏡頭的晃動感快速又模糊,無法長時間看到女子的容貌,其實是在勾畫女孩尋找路線的彷徨與焦慮的恐慌。
隨后故事的內容銜接在一家餐館上,男主角林保怡飾演的李子勇,是一個在思想上較為敏感的人。
沒有人能夠看得明白,前面小女孩到處尋找路線和這個坐在餐館的男子,有著怎樣的聯系。
隨后的鏡頭都是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。
這段看似「莫名其妙」的剪輯,與后續的故事密不可分。
男主李子勇來到另一家餐廳上, 鏡頭的視角是對稱的。人物的對話也并非平常我們所看到的拉近式鏡頭,反而是放在遠處拍攝著兩個人,人物主體連同餐廳整體,均被拍攝進去。
即便是李子勇與女友何樂兒待在一起,鏡頭也是呈現出對稱視角。
兩個角色吃飯鏡頭為俯瞰式, 看電影、打鬧都是黑白調色,沒有了此前偏灰色系的色彩。李子勇面對鏡頭說出的旁白,顯然將整集的故事重點,投放在李子勇身上。
或者,可以用李子勇的內心視角,來形容這第一集的故事。
或許 導演獨愛對稱式構圖,但除了鏡頭對稱,每個鏡頭的運用也與平常我們所看到的內容不同。
黑白的調色代表何意?我們可以理解為,對角色的回憶式鏡頭。因為在后續的內容中,這段劇情出現了「半重復」,黑白可以算得上是李子勇的回憶。
這黑白調色的鏡頭,在第二集中也有著相對應的呈現。
第二集的鏡頭設立,更為巧妙。劇集的一開始,是兩個男生與一個女生拍畢業照的鏡頭。本集的主角為胡啟源,一個被擁有極強控制欲的媽媽「操縱」的男孩。
因為害怕堵車,胡啟源想要趕回家,在媽媽面前卻完全抬不起頭。 兩母子吃飯時為對立面,鏡頭卻放在窗外。兩個窗子的對立畫面影射了「監獄」、「牢籠」。
沒有太多解釋,鏡頭感卻表達得很清楚。身處在整個環境下,胡啟源被母親 「精神式囚禁」,而母親也為追求完美,將兒子完全馴服。這位看似「神經病」的母親,也困在自己設立的囚籠里。
在后續的劇情中,胡啟源買燈泡卻走進房地產,想要找到適合的房子住。鏡頭成了「窺探式」,這種「窺探鏡頭」,表面上的劇情是胡啟源與房地產銷售代表的普通對話。
深層的含義,是在描述胡啟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展現于人前的畫面感,既真實,又略顯「鬼祟」。
那麼,《嘆息橋》到底想要表達什麼?
我們先來看看《嘆息橋》的簡介:
「該劇講述了講訴了6對男女幾十年來在愛情、友情中兜兜轉轉的故事」。
從第一集開始看起,一個女孩在國外尋找住房酒店,卻沒有想到自己被打劫。天真的她懵然不知,還因此結識了一位看起來是畫家的男生。
隨著片頭曲的播出與切換,故事直接進入主題, 男主李子勇是個頭腦聰明、敏感的人,他能夠輕易看得出一件事情的蛛絲馬跡,繼而找尋真相。
他發現了女友何樂兒的端倪,但他沒有直面戳穿,只是有直覺。擁有這樣的直覺,只是因為女友的一通電話,李子勇便起了疑心。
他去敲女朋友的門,打開門的卻是一個男人的聲音。
第一集開頭的畫面與中間、后續的劇情格格不入,但內容是緊密連接的。在第二、第三集的劇情中,劇集會告訴我們答案。
第二集最開始的畫面,是兩男一女在拍畢業照,其中一位男生因為趕時間想要離開,但女生的不滿讓他選擇留在原地。
這位男生名叫胡啟源。
從第二集開展的故事來看,胡啟源的故事內容包含了很多。他有一個病態的媽媽,嚴格控制他的生活。從胡啟源不敢違抗母親命令,吃飯時的哭泣被勒令停止。
這種極強的控制欲,很明顯在胡啟源很小的時候,就已經形成了。
這跟第一集有什麼聯系? 胡啟源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結識了何樂兒,兩人成為了男女朋友的關系。為了擺脫母親的控制,胡啟源選擇與何樂兒同居,兩人的關系長達七、八年。
在兩人從最開始的恩愛,到後來的宛如陌生人,胡啟源看到何樂兒與陌生男子手牽手,知道了事情的真相。
原本胡啟源與何樂兒鬧翻,但因為何樂兒父親入院,導致兩人的關系出現了反轉。胡啟源在安慰女友之后,為按門鈴的人開門。
李子勇敲門所見到的,就是胡啟源。
這是第二集的內容,與第一集的后期故事劇情線有所重疊。
第三集的內容與前一集類似,主題圍繞的是何樂兒這個主角,來發展的內容,第一集開頭的女孩街上尋路內容,便是關于何樂兒的。
故事敘述的內容很獨特,每個故事雖然有重疊,但也不完全是重疊,重復的地方有著過多的出入。
從這里我們不難明白,第一集主角是李子勇,第二集主角是胡啟源,第三集主角是何樂兒。 為什麼內容敘線有重復,但又完全不同?因為這是三個角色所看、所想以及表達出來的真正內心世界。
這是劇集非常巧妙的地方。
前三集要講的內容很簡單,女角色何樂兒腳踏兩只船,但每個角色都有著它不為人知的過去與秘密。
《嘆息橋》為什麼在豆瓣評分上,能夠拿到如此高的分數?畢竟接近九分的高分,可不是輕松就能夠拿到的。
其實,看似隱晦的劇情,描述了太多元素。如控制欲、敏感、第三者以及人性,揭開的都是不太好,卻又真實的一面。
第三者
從故事最開始,李子勇與何樂兒很聊得來,但也難免有不合的地方。在電影院的體驗,何樂兒在心底已經認定, 李子勇是個很「自我」的人。
李子勇是個聰明的人,雖然擁有「敏感」這個優點,但這若是在感情上太過于敏感,就是缺點。李子勇對感情并沒有不自信,只是性格上的敏感讓他開始調查,這段感情是否出現了問題。
當他敲開何樂兒家的門之后,真相出來了。
關于第三者的感情電視劇很多,在TVB我們就能夠常常看到,而且都是以「開撕」為主題,節奏快、劇情明顯。
可《嘆息橋》的畫風明顯并不是,第三者在這個故事中,雖是主題,但演繹的方式不同。節奏不快,但立意嶄新。
控制欲家庭
第二集那段關于「牢籠」的窗口鏡頭,是觀眾討論這部劇的重點。
胡啟源是個從小就被精神控制的孩子,直到長大畢業,也還是對母親唯唯諾諾,一旦惹母親發怒,他便開始哭泣。
飯桌上的泣不成聲,兩人坐下的位置都在暗示精神的囚籠。控制型家長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,他們不愿自己的孩子走錯路,甚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完美的人。
但這樣的舉動,往往適得其反。
出來工作的胡啟源被媽媽加以管束,就連提出「搬出去」的請求也不敢開口。背地里,他卻偷偷離開,逃離母親控制的魔爪。
從后續胡啟源買房、租房的過程中,我們能夠從「窺探式」鏡頭中看到他內心的世界, 他極度想要逃離母親、逃離女朋友。
但因為地方、房子問題,胡啟源打消了這個念頭。
七年之癢
胡啟源與何樂兒相處了很多年的時間,但也難逃七年之癢。從劇集第二集我們能夠看到,胡啟源與何樂兒吃飯的時候,相處融洽、話多。
可鏡頭的拖動再拖回,代表時間的流逝,兩人的關系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。兩個人都在自顧自玩手機,從無話不說變成了無話可說。
情人節當天,胡啟源為何樂兒做飯,何樂兒卻沒有太樂意,兩人的關系急轉直下,差點以悲劇告終。
現實中,又有多少人能逃得過「七年之癢」呢?或許可能第一年、第二年就分開了。這樣的設定,未免也太過真實,太接地氣了。
《嘆息橋》為何能夠獲得好評,甚至評價如此之高?因為它講了平時我們在電視劇里很少看到的東西,比如人性的掙扎。
從前三集的內容來看, 《嘆息橋》的立意是建立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性格上的。除了喜怒哀樂,還有對感情的糾葛、人物的抉擇,同時它也戳中了人們對自己、對別人所貼上的標簽。
這樣出彩又新奇的題材劇集,放到觀眾面前,自然是一場值得細品的視覺盛宴。
前三集中,無論是李子勇、胡啟源還是何樂兒,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想法以至于每個劇情路線所展示的內容,都會不同。看似相差無幾,但這些都是足夠出彩的亮點。
有人說,《嘆息橋》是一部值得二刷的劇集,因為看第一遍的時候,你未必能夠看懂。可當你看第二遍的時候,就能夠理解到其中的含義。
這,當然配得上 「高分港劇」的頭銜。
出其不意的《嘆息橋》,必然是觀眾嘗鮮的好劇。這部有別于TVB風格的劇集,在目前來講,無論是評分還是評論,都是叫好又叫座的。
調色的劇情畫面、偏暗色系的風格以及新穎的鏡頭角度,都是《嘆息橋》這部劇賣點。
平靜心情,泡一杯咖啡去細細品味。
你便會領略到,這部劇被賦予的不同含義。